浅谈BT项目建设的进度控制管理
作者:刘景君 陈喜平
发布时间:2017-02-07 10:30:57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国交建集团投资建设的成都天府新区货运通道BT项目的进度管理,以及在BT项目进度控制管理中的如何进行进度计划的调整。
关键词:BT项目、进度控制、项目管理。
引言: 2013年中国交建集团在成都成立西南区域总部,投资建设了第一个BT项目:成都天府新区货运通道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总工期13个月,由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负责项目的工程管理。本文就该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与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介绍
1 货运通道项目工期要求:
天府新区货运通道项目,总体工期进度要求为13个月,开工时间为2013年12月,全线基本贯通为2014年10月底,全线完成时间为2014年12月底。
工程主要节点工期要求为:新建段路基完成时间为2014年7月底,新建大桥的主体完成时间为2014年10月末,桥梁全部完成时间为2014年12月底。
2 项目建设进度情况
项目自2013年10月末启动后,各参建单位跑步进场,随即迅速的展开了各种临建设施的建设等施工准备工作,并同时主动地跟踪、协调永久土地的交付,以及杆管线的迁改和地上附着物的清点工作,当在12月初,永久土地陆续的交付以后,各工区就立即按合同的要求进场组织施工。充分地利用成都地区旱季的有利时机,进行加宽路段和新建路段的土石方、小桥涵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中交成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管理部每2个月就对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进行综合检查,不断地动态调控各参建单位的施工进度。在3月份和5月份检查中,均发现由上海聚创集团承建的新建段落的第1工区,进度受各方面的影响,一直滞后,累计已经近3个月。由于一工区承担的施工段落长度为3949m,填、挖土石方和砂砾石总计有250多万方。剩余的工程量最多,并且全线最大的双孔箱涵(2-5m,全长103m)还没施工。因此本文特将1工区的进度调整管理和控制情况作为案例进行专项分析。
3 一工区进度管理控制
3.1 目前进展情况
在全线10个路基工区中,根据最近2个月,1工区的所完成的工程量推算的施工强度,以及剩余的工程数量进行估测,预计还需要近4个月以上才能完成(含考虑雨季影响1个月),即要在9月末才能完成,而业主要求的工区为7月30日,滞后时间2个月以上。为此项目管理部进行了专项检查,到一工区实地调研、共同分析后形成专题材料,并上报中交成都建设发展公司。建议立即对其调整进度计划,增加资源投入,赶抢工期。
3.2 一工区进度完成情况统计表(2014.5.10)
序号 |
项目 |
单位 |
设计量 |
剩余量 |
剩余率 |
累 计 完成率 |
备 注 |
|
填方 |
万m3 |
116.9 |
22.2 |
19% |
81% |
|
|
挖方 |
万m3 |
82 |
13.0 |
15.9% |
84.1% |
主要剩余K25+500自来水管影响段 |
|
砂砾 |
万m3 |
49.8 |
28.4 |
57% |
43% |
含台背回填 |
|
管涵 |
m/道 |
878.5/11 |
454/6.5 |
51.7% |
48.3% |
其中倒虹吸316/4 |
|
板涵 |
m/道 |
90.5/1 |
0 |
0 |
100% |
|
|
箱涵 |
m/道 |
192/2 |
133/1.4 |
65% |
35% |
设计图纸变更影响 |
|
改渠 |
m/道 |
170 |
170 |
100 |
0 |
挖土外弃5万方 |
|
雨、污管道 |
m |
13560 |
9440 |
69.6% |
30.4% |
双向长度 |
3.3 前期进度滞后影响原因
1)拆迁影响:
前期沿线有3处考古点,每段都影响路基施工100多米。另外有一个养殖场没有及时拆迁影响4 00多米,以及还有多处杆管线没有及时迁改,导致多处的路基挖、填方、倒虹吸、雨污水管道都无法施工,其中仅在K25+360—K25+680段就有8万多方的挖方因自来水管道没有迁改而无法施工,占剩余挖方总量的65%多。
2)设计图纸影响:
第一工区共有2个箱涵,其中K22+226的双孔箱涵(2-5m)还无法施工,主要原因是变更的设计图纸还没有下发,而另一个K22+710箱涵(1-5m)直到4月中旬,设计图纸才下发到工区,因此现在才完成一半多的涵身混凝土浇筑。
3)永久征地和其它原因:
前期部分段落的永久征地不足,需要二次征地,但大部分的二次征地交出迟缓,导致个别部位无法一次性施工。或地上附着物没有及时补偿而无法施工,如改渠段落。
另外还有部分施工资源投入不足,以及个别工序交叉作业时的施工组织不协调等主观原因。有时还存在地方村民因社保等原因上路阻工影响。
3.4 影响剩余工程进度主要因素分析
根据3.2项进度完成情况统计表和3.3项进度滞后影响原因可以看出,剩余的主要工程分别为雨污水管道和1道双孔箱涵,以及砂砾填筑工程,具体分析如下。
雨污水管道:剩余69.6%,共9440m,严重制约着总工期,管道没施工完,部分的倒虹吸管涵就无法施工,而路基土方、砂砾石填筑也无法进行。
施工资源:施工资源的投入多少,是直接影响着赶抢工期是否可以实现的基础。严重制约着每天进行的施工强度的大小。
涵洞施工:涵洞施工的进度直接影响着路基填方的施工。目前K22+226双孔箱涵还没有开工,影响着前后200多米段落的7万多方的土石方填筑。占剩余总填方量的30%多。另外有管涵2道,倒虹吸管涵4道,共计6道都需要先完成雨污水管道施工后,才能开工,直接影响着路基的整体施工进度。
降雨影响:由于目前成都地区正处在雨季期间,雨污水管道、路基施工受天气降雨影响很大,一般中雨的一次降雨都会影响2-3天的路基施工。
路基填、挖施工:剩余工程量不多,而且主要受一处自来水管道迁改和涵洞施工及雨污水管道的施工进度的影响,因此影响施工进度的程度相当小。
改渠工程:虽然还没有开始施工,但属于主线外工程,而且工程数量较少,故不对总工期产生影响。
砂砾填筑:全部外购,靠资金支持,基本不影响总工期,施工时天气影响较小。
其它影响:拆迁的影响主要是在前一阶段,目前基本完成,已不影响施工,图纸只剩K22+226箱涵还没提交,预计设计院在本月底交图,对总体进度影响不大。
3.5下一阶段进度计划安排
根据剩余的工程量,以及管理部与一工区的主要施工负责人对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共同分析,特制订出了一个下一阶段的施工生产计划。
1)以5日为一个循环周期,确定需要完成的工程数量,细化到具体的桩号和位置。
2)根据剩余工程量,合理确定各段落土石方施工的计划和安排。整个工区土石方施工共分6段,每段配1个施工员平行施工。
3)以7月31日为路基完成节点,以5月15日为计划调整的开始时间,考虑1个月的雨季施工影响和其它辅助工程施工,倒排施工计划。则将路基有效施工工期计划按45天计算,加上雨季1个月的影响,实际公历工期为75天,则完成时间为7月底。
4)在原有的施工资源前提下,再对5个控制工期的分部工程成立相对独立的施工班组,即为箱涵施工增加一个班组,为雨污水管道施工增加二个班组,为路基挖、填方施工增加二个班组,大部分施工采用平行作业为主。
3.6具体措施
1)雨污水管道施工班组
再增加挖机等施工机械8台,增加劳务人工30人,采取2班作业。使设备达到20台套以上。满足4个班组的平行作业的需要。
2)资源配置总计划
管理人员计划:40人。
生产班组计划:涵洞、箱涵班组各1个,雨污水管道班组4个、改渠班组1个、路基班组4个,高峰期计划220人。
机械计划:高峰期计划挖掘机22台,推土机6台,装载机10台,压路机5台,平地机2台,拉料车随时按需要调配。
为每台大型施工机械配置2个驾驶员,夜班现场配备移动式发电照明的设施,并且工区还要有2台发电机做照明备用储备。保持随时具备每天工作20个小时的资源能力。
3)箱涵施工:只负责K22+226和K22+710两道箱涵
K22+710箱涵(1×5m)全长89米,已经完成60米,还有39米钢筋已完成安装。由于K22+226箱涵还没有开工,这样新增加的箱涵施工班组全力突击K22+710剩余一半的板涵工程。
K22+226双孔箱涵(2×5m,全长103m,还没开工)
将原计划采用4次周转的模板和支架改为一次性的全幅模板和支架,增加投入70万,按20天的工期考虑,与班组制定生产责任制,如期完成则奖励20万元。施工需要的主要辅助机具和工作也由工区承担,预计还需要10多万元。
管涵、倒虹吸施工班组:
由于增加了一组箱涵的施工班组,所以原有的涵洞施工班组不变,但只负责6道还没法开工的2道管涵和4道倒虹吸管的施工。
4)路基挖、填方施工班组
挖方主要在K25+260—K25+600段(自来水管影响)有8万方弃土,另有改渠5万方弃土。两项挖方有13万多方,占剩余总量18万挖方的72.3%。填方集中在K22+226箱涵附近,有7万多方的土石方填筑。占剩余总填方量的30%多。因此再配备10台套的各种施工机械。满足4个路基班组同时施工的需要。
5)改渠工程和砂砾填筑,在增加了施工资源以后,施工进度将满足计划的要求,不涉及再次调整生产组织,或增加其它的生产措施。
初步估测,重新调整的资源总量是计划调整前的2倍多。
4 一工区进度调整实施情况
5月11日工程管理部的进度调整计划完成后,随即上报到中交成都建设发展公司,并得到了批准,要求一工区立即执行,并在3天内的5月15日调整到位,5月20日进行第一次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统计上报,以后每5天一个周期,进行进度计划检查。动态控制、动态调整。到7月31日截止,基本上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了进度计划。赶抢出2个月的施工工期。具体情况如下:
1) 雨污水管道
在增加了施工资源后,雨污水管道的施工,由前一阶段的流水施工转变成了平行施工,施工的工作面有1或2个点,增加到了至少4个点同时施工,由原来的施工人员等待设备施工,变成了设备等待施工人员安排。虽然极大地增加了设备的投入成本,但是施工进度得到了明显加快,到7月30日全部完成。
2) K22+226双孔箱涵
设计文件在6月4日下发后,立即进行了地基承载力的试验检测,在6月8日满足了设计要求,随即已经施工完k22+710箱涵的施工班组转入到该箱涵进行施工,到6月29日仅用24天就全部完成该双孔箱涵103米长的施工,完成工程实体的钢筋548T,混凝土3749m3。施工期间降雨影响4天,实际有效施工工期仅为20天。而管理部的计划为30天,为该段7万方的路基填筑和雨污水管道的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 管涵和砂砾石填筑
由于管涵只剩余6道,哪道涵洞具备了施工条件后,立即就会组织施工,因此管涵的施工一直正常,没有一道管涵影响了路基填筑和工期。
砂砾石的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小,只要有资金,施工进度就不会受影响,为此一工区提前筹措了大量的资金,高峰时,每天进场的砂砾石有1.2万多立方,付出现金100多万,及时的保证了施工生产和进度的需要。
4) K25+260—K25+600段挖方弃运
该段受一道自来水管没有迁改影响,一直无法施工,最大挖深有7米多,共计有8万方弃土。但到6月5日,由业主负责的自来水管道迁改还没有进展,已经成为了一工区路基施工的卡脖子工程,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区进度计划能否如期完成,一工区采取不等不靠,主动跟踪,参与协调,在自己主动负担了不该承担的近10万元的协调费用后,终于在6月12日得到了自来水公司的施工许可。随后经过34天的施工,在7月12日完成了该段挖方弃运、雨污水管道铺设的施工。
5) 路基填筑施工
随着2个大箱涵的先后完工,路基填筑进入到了高峰期,两处的填方总量有13万多方,占剩余填筑总数的50%多,只要天气晴好,往往都是人休,车不休,到7月20日,基本完成了路基填筑施工。
6) 左支渠改渠工程挖方施工
5月25日改渠永久征地交付以后,改渠班组立即组织25台套的施工机械在全工作面采取2班作业施工。全长170米的改渠工程,共有5万方的弃土外运,一工区用10天就完成开挖,加上渠底的硬化工程施工5天,到6月10日全部完成。
在计划调整2个半月的施工过程中,由于进度调整计划制定的比较科学,在实施以后,连续每5天一个循环的检查,基本上实际的施工进度都与调整后的施工计划偏差不大,只有个别点位受连续降雨影响的工序产生过较大的波动偏差,但随后在1-2周内就被及时的调整回来。到7月31日,一工区基本上全部完成了路基施工任务,顺利转入到了路面的级配碎石施工阶段。
5 BT项目管理进度控制总结
1)进度控制要动态:全方位动态了解项目的施工进度情况,对偏离进度计划的关键节点、工区,及时做出科学预测,提早做出进度警示。
2)影响因素分主次:对赶抢工期的进度计划的调整要先分析好控制进度的主要、次要因素。对路基施工,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在雨季时的天气影响,否则就是不切合实际、无法落实的空头计划。
3)资源配置要富裕:进度计划的调整要有具体的辅助措施和富裕资源配置。一般富裕在20%以上,也就是窝工费(赶工费),让设备等待施工。
4)费用成本换工期:施工方在涉及拆迁、阻工时应有宏观、大局观的思路,主动化解一般性的矛盾,为了工程的整体进度,应有承担部分协调费用、赶工费用的理念。另外对控制总工期的关键节点,必须做出赶抢工期的奖罚措施。以适当的费用成本置换施工工期。
5)管理人才要复合:要想做好项目管理的进度、质量、计量、安全等管理,必须要有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管理人才,具有在路基、桥梁、路面、隧道施工方面都有丰富的施工及技术管理经验。否则在大型复杂的项目管理中,如果不能及时、准确的预测出进度工期的风险,进度管控或制定的进度计划会存在较大的瑕疵或漏洞,导致无法满足项目管理的要求。
6)施工组织要统筹: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序、班组在现场每天都在交叉作业,因此必须事先做好施工组织的统筹安排,尽量避免相互之间的施工干扰。如果事先做出的计划考虑的深度不足,就会在具体施工时出现部分工序相互干扰的情况,这将严重影响进度计划的实施。
7)项目组织要合理
组织不是生产力,却是在生产力的发挥中起着关键作用,合理的项目组织和职能分工,可以使工作效能、作用发挥出来,否则可能很难达到进度调整的功效和目的。